中華亞太智慧物聯發展協會 理事長 裴有恆
在2022年1月12日中華亞太智慧物聯發展協會第二次年度研討會【AIoT數位轉型產業AI化實務】中,國發會前主任委員暨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女士特別提出了綠色轉型的新趨勢。其中綠色現在對應到ESG,ESG分別代表E-環境(Environment)、S-社會(Social),以及G-治理(Governance)三個方面。這個趨勢的形成不是現在才開始,其實已經多年了,只是因為去年七月十四日,歐盟執行委員會頒布了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規章草案,其中特別強調針對所有歐盟以外國家/地區,相關貨品進口歐盟,在每年 5 月 31 日前向所在地主管機關提交一份 CBAM申報單,第一波針對水泥、電力、肥料、鋼鐵及鋁之特定貨品,而接下來的第二波以後就會慢慢針對所有進口歐盟貨品。
這個趨勢開始從證交所在2015年10月19日公告修訂「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作業辦法」要求股本達50億元以上未滿100億元之上市公司,應自2017年起編製與申報2016年度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這裡的企業社會責任包含三個構面,經濟面、環境面與社會面。另外金管會也在2020年8月公布的「公司治理3.0 永續發展藍圖」,提出超過20億元以上資本額上市櫃公司在2023年起要參考TCFD及SASB國際規範揭露永續報告書,強化上市櫃公司ESG資訊揭露,揭露後達成率差者會造成其高曝險狀況,將造成金融業不敢貸款,因為貸款後會被金管會嚴重關切或罰款之嚴重問題。
對製造業而言,首當其衝的是出口到歐盟的貨品,要符合歐盟標準,以免被課徵CBAM的費用。首先需要做好碳盤查,然後根據盤查結果做到減少碳排放,最後為了達成碳中和,就需要透過購買綠電,買地種植可以吸收碳的樹種,或是購買碳權等作法。碳盤查對象,根據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所管制的溫室氣體共有7種,包括上述所提及二氧化碳(CO2)、氧化亞氮(N2O)、甲烷(CH4)、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及三氟化氮(NF3)。而購買碳權的部分,以汽車業為例,歐盟在2021年啟用新門檻「每公里排碳 95 克」,但2019年全歐盟車輛的平均碳排放量是每公里 122.4 克,因此無法降低排碳量的車廠只能去交易所購買碳權以順利販售車輛。而碳權的供應者則來自那些致力於製造低排碳車輛的廠商,像電動車公司特斯拉就靠碳權獲利很多。
而碳盤查對象包含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與移除量,還有輸入電力、上下游運輸與配送、員工通勤、購買商品、外購原料的生產、資產使用、處置廢棄物、使用商品時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其他來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對製造業而言,首先必須考量到,產品生產過程的碳排放量需要被盤查,以及供應鏈的碳排放量,接下來還有以後的使用過程所造成的碳排放量,以及剛剛談及的其他對象。
因為台灣的用電很多部分來自燒煤等會排放溫室氣體的作法,所以工廠對用電度數透過乘以電力排碳係數,如2019年我國電力排碳係數為0.509公斤CO2e/度。而2022年3月30日經濟部工業局推出碳盤查計算器,透過簡易數位工具,協助中小製造業跨出減碳第一步。
不過,這也僅是第一步,只是知道了這些靜態數據,想要更進一步做到最佳化,在工廠生產上,還需要透過安裝在工廠的機器設備上的感測器,即時知道相關的數據。例如在電的方面上要使用智慧電表,另外還有針對溫室氣體的排放安裝感測器,這樣會即時知道相關數據。不過只知道這些數據,不足以做能源使用及效率最佳化,還要加裝其他感測器,擁有整個系統的運作數據,才能透過AI針對系統最佳化。
根據新漢智能林崇吉副總經理在2022年1月12日中華亞太智慧物聯發展協會年度大會中提到,在他們幫從來沒做過的企業做的經驗,馬上至少就可以節能15%,之後還可以更優化。也就是說,因為這個減碳的需求,製造業往智慧工廠方向做數位優化,已經是必要的了:用AIoT做工廠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幫工廠提升效率,現在還符合ESG綠色轉型的趨勢,就像新北市工業會新世代傳承會現任會長陳泳睿總經理參加本文作者裴有恆的直播節目時說過的,因為新呈工業的工廠做了AIoT數位轉型,很快地就可以做到碳盤查與優化,而這可以透過有做機聯網,又開始ESG服務的廠商協助。而這個中華亞太智慧物聯發展協會的ESG顧問團已經有整體解決方案的規劃,需要的可以聯絡獲取協助。